2007年秋,EMBA讀書會選讀大前研一的「旅行與人生的奧義」一書(商周,2007年6月),書中提到奧之細道與松尾芭蕉的故事。為了想進一步瞭解,我便上網蒐尋,下載了許多資料,加以整理後發表如後。
奧之細道
「奧之細道」(おくのほそ道,oku no hosomichi)位於日本東北,是有名的歷史古道,「奧」是道路深處之意,「細道」為細長之路。另外一解是說:「奧(oku)」指的是日本本州東北,有奧州之別稱。日本著名俳句詩人松尾芭蕉(まつお ばしょう,Matsuo Bashō)記載這段旅程見聞及沿途景色,撰寫成旅遊紀行,且留下多處吟詠的俳句石碑,行經之路後稱為「奧之細道」。
松尾芭蕉於西元1689年間歷時五個月的時間,從深川(位於東京都)出發往北,經過日光、飯板、松島、一之關,往西到酒田,然後沿著西岸往南經過新潟、金澤,最後抵達大垣(位於岐阜縣),全程2,400公里,「奧之細道」一書即是在這段期間完成。
奧之細道的著名景點包括:千住大橋、日光東照宮、仙台、松島、瑞巖寺、鹽釜神社、立石寺、平泉的中尊寺、田澤湖、象潟的坩滿寺等。
松尾芭蕉(1644~1694,51歲)
松尾芭蕉於寬永21年(1644年)出生在伊賀的上野(靠近京都,今三重縣上野市),是低級武士的兒子。1664年在京都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俳諧詩集,逐漸成為日本最有名的俳句大師。
1672年他遷往江戶,繼續寫作,作品十分豐富,多以俳句為主;1676年被公認為是俳聖。
1682年開始使用芭蕉為俳號;這個名稱的由來是由於其弟子李下於1681年送了一株芭蕉樹給他,並種在他當時隱居的「芭蕉庵」。
芭蕉發現他無法滿足於文學方面的成功,而逐漸轉向禪的體悟,以求心靈的慰藉。
1684年的秋天他開始後來稱之為「曠野紀行或《飽經風霜的骷髏之紀錄》(『野ざらし紀行』)的旅行,結束後創作了《散文之旅》和一些詩歌。
這次旅途他從江戶到富士山,到伊勢,上野和京都,1685年夏天回到江戶。接下來幾年的寫作也描述松尾芭蕉對自然的平靜愛好。
1689年的春末,他開始了一段更具有挑戰性的本州島北部之旅。這次的行程包括日光東照宮、宮城縣的松島、象瀉和石川縣的金澤,最後路過佐渡島。且創作旅遊日誌《奧之細道》,內容主要以「寂」為思想的概念,以及人對自然的歸屬感。
1694年因腹疾死於大阪,享年51歲,臨終前留下了最後一句俳句:
~~旅に病で / 夢は枯野を / かけ廻る~~
(日音)tabi ni yande /yume wa kareno wo /kake-meguru
(英譯)Sick on a journey, / my dreams wander / the withered fields.
(中譯)旅途罹病,荒原馳騁夢魂縈。(行旅中病了,夢在枯槁的荒野上迴盪)
松尾芭蕉最有名的俳句之一要算在後江戶時期的作品:「たわらぼ」(Tawarabo)中的詠嘆詩句「松島啊,松島呀松島」(原文為「松島やああ、松島や松島や」Matsushimaya Aa ,Matsushimaya Matsushimaya),頌揚松島灣的無語之美。
俳句
俳句為日本傳統詩歌文學一種,形態同中國「詩」的樣式,由排列成三個短行的,「五、七、五」三句,共十七個音節組成,文中會加入與季節相關的字詞及作者心境但不強調韻腳。
在松尾芭蕉(1644-1694)出現以前,俳句是以卑俗、滑稽為主旨,在庶民階層傳頌的通俗文學。松尾芭蕉借助中國古典的文學思想和哲學思想,主張「造化隨順」和「風雅之誠」,將俳句改造成了與漢詩、和歌相媲美的詩體文學。芭蕉的作品既保留了俳句的諧性,又具備了詩歌的高雅性,成為雅俗共賞的詩文學。
松尾芭蕉名言及俳句欣賞
1)見るところ花にあらずと云ふことなし、思ふところ月にあらずと云ふことなし.
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see that is not a flower;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think that is not the moon.」
沒有眼裡所無法看見的花朵,更無心中所不願思慕的明月。
2)行春や / 鳥啼魚の / 目は泪 (Yuku haru ya / tori naki uo no / me wa namida.)
Spring departing—the birds cry out and the eyes of the fish are full of tears.
春將逝,鳥啼魚落淚。
3)古池 / 蛙飛び込む / 水の音 (furu ike ya / kawazu tobikomu / mizu no oto.)
Ah! The ancient pond / As a frog takes the plunge / Sound of the water.
古池塘,青蛙跳入水聲響。
欣賞:古老一池塘,青蛙跳進水中央,撲通一聲響,結束了!作者已經說明了一切!如同這樣一個畫面:你可以看到一個古老的池塘,一隻青蛙坐在岸上,然後蛙起一躍。你可以看到水花飛濺,還有水聲。於是,芭蕉說,一切都說了,這就是整個生命所存有的一個古老的池塘……青蛙一躍,水聲--還有寂靜。古池塘還是古池塘,青蛙還是青蛙,寂靜還是寂靜。
4)静けさや / 岩に滲み入る / 蟬の聲 (Shizukesaya / Iwa ni shimiiru / Semi no koe.)
This pervasive silence / Enhanced yet by cicadas simmering / Into the Temple Rocks dissipating.
萬籟閒寂,蟬鳴入岩石。(身緣此處,只聞蟬鳴)
欣賞:圍繞在山水樹木,蟬鳴蛙跳間,找尋自我生命所隱藏其中的那份和諧,於是乎找到生命的原鄉;也找到最真實的自我「完型」。
5)年暮れぬ / 笠きて草鞋 / はきながら (Toshi kurenu/Kasa kite waraji/Hakinagara.)
Another year is gone and I still wear straw hat and straw sandal.
年歲徒長,依然簑衣與草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