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開始就想要在庭園中造一個棚架,不管是種葡萄、百香果或紫藤都好。
第一次規劃的圖樣被木材商打回票,說結構不對,無法支撐重量,或強勁的東北季風。
天真的我想用這樣的方式打造棚架
後來修正成四平八穩的樣式,共有8支柱,4支椼(台語說成「栱」(ㄎㄡㄥˊ)),以及21支橫樑;並且打算購買舊的四方角材當做材料。
認識小彭後,他建議用杉木圓材取代角材,認為這樣會有較特殊的風貌。
新豐與老湖口之間的波羅文附近,台一線路旁有一家舊料行,木料甚多,應有盡有。
某一天傍晚,在昏黑的光線下,小彭幫我挑選適當的原木料,老闆第二天早上就送到家裡。
看到送來的杉木竟然又腐又舊,通體更是佈滿裂痕,頓時覺得迷惘,這樣的材料能用嗎?小彭則說「無疪(ㄅㄧˋ)不是杉」,杉木一定會有裂痕,但是不會影響它的結構力。
8月30日午後,小彭帶來電動工具,開始為期2個半月的打造棚架計畫。
將杉木表皮及腐爛或蟲蛀的部分完全刨除,露出美麗的原木紋路。
量好尺寸,將多餘的部份鋸掉。
調和桐油,1加侖桐油兌12加侖松節油。
用大汽油桶來浸泡杉木。
將一根根刨光的杉木插入油桶內浸泡。
浸泡過的杉木防腐、防蟲,且能耐風吹日曬。
一頭浸泡約7~10天後,再翻頭浸泡,中間部分用刷子多刷幾次,確保杉木吸飽桐油。
定出柱間尺寸,開始挖掘柱穴;每根柱穴深達80cm。
完成後的柱穴
先在穴底澆灌一層混凝土,稍乾後,再將杉木柱插入穴中。
調校水平與垂直後,用三支木料撐牢。
全部撐牢後準備灌漿
小彭自我要求很高,混凝土中還加入七釐石、海菜粉與防水劑。
一支一支進行灌漿作業
全部完成灌漿作業
一週後,等水泥徹底乾固後,就展開棚架的組裝作業了。小彭決定要用接榫的方式,因而準備了鏈鋸、鑿刀、電鑽等工具。
第一步,先決定完成後的棚架高度是2.3米,依此量出8支柱子的水平線後,將杉木鋸短。
為了有參與感,我要小彭留下最後一支讓我操作。
每根柱在頂端都要鋸除1/3,當作母槽。
在柱子頂端畫出母槽的形狀。
柱頂也要依據栱(椼)的厚度,畫出切除的範圍。
用鏈鋸在柱頂製作母槽
製作母槽
完美地切下二刀。
用電鑽鑽2~3個洞,輕輕一推,就形成下圖的母槽了。
母槽粗胚
用鑿刀整修母槽的形狀
用鏈鋸整平母槽的邊緣與底部
等做完前後二支主柱的母槽後,將椼置放在杉木柱上,前緣留下60cm的距離,等到完成後再將後緣多餘部份鋸除。
跨放在柱上的木椼,顯出力與美的平衡。
在椼上畫出崁入母槽的範圍
在椼上預定作為公榫的邊緣鑽4個圓孔
這4個圓孔是要方便鏈鋸切除用的
心翼翼地用鏈鋸切除多餘部分
小彭使用鏈鋸的架勢好像日本電視節目比賽中的木工達人
小彭改變做法,有幾支橫椼的公榫,是用鑿刀鑿出來了。
用鑿刀的工法做出來的榫更為精準
完成後的公榫,每一支都能十分精準地崁入柱上的母槽。
將頭尾都做好公榫的木椼搬到柱上後,二人同步錘入母槽。
小彭用一支大鐵鎚,一鎚下去抵得了我用香檳槌(膠槌)鎚了十幾鎚。
完全崁入母槽的木椼可以支撐好幾百公斤的力量
做椼的程序耗工費時,我們還是一支支地逐步完成。
完成所有4支椼的崁接工作後,就可以把橫樑放上去了。
本來要用銜接的方式將橫樑頭尾接起來,後來發現用最簡單的方式擺置上去,反而顯的更自然。
二人合力將橫樑的前後左右距離調整妥當,每一支的間隔是40cm,左右兩端距離木椼邊緣的距離則是60cm。
開始用電鑽鑽螺絲孔
仔細地鑽出墊片的位置
每一支橫樑與木椼交接處都要鎖一支螺絲
特別選購的不鏽鋼螺桿,可以依每一個孔洞的長度裁剪,降低製作成本。
用鐵工圓鋸機裁切螺桿
將螺桿二端磨平,聽說外行人磨不平的話,無法鎖上螺母。
整座棚架有50組螺絲,都要一一鑽孔、裁剪螺桿、鎖緊螺帽,非常耗工費時。
最後,還要在接榫處澆淋桐油,加以強化。
天黑後,這座夢幻棚架終於誕生了。
2 則留言:
接榫結構加上螺絲桿強度沒話說。
巨細彌遺的圖文解說、讓人真想也來動手搞ㄧ下。
鄉間生活樂趣多~
浮崙小築木器
請問找得到小彭嗎?我人在新竹橫山, 想問小彭有沒有意願幫我做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