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徒達賢教授在2007年8月13出版的今週刊寫了一篇文章,名為「提升觀念能力的處方」。文中提到管理能力分為三大類:觀念能力、人際能力及專技能力。
後二者容易瞭解,然而什麼是觀念能力呢?
司徒教授將觀念能力解釋為:「能夠深入理解各種意見與方案、詮釋各種資訊,並掌握現象與問題背後本質的能力。」這與我經常跟身邊同仁講的「要理解事務的本質」很接近。
具有觀念能力的人通常也有充足的邏輯能力,對事務的理解力較強,了解不同事務間的相關性及因果關係,容易看出問題背後的真正原因,並發展出解決之道。
除此之外,觀念能力強的人會站在制高點看事情;在錯綜複雜的經營環境中,如何綜觀全局,如何博採眾議,如何整合各方歧異的意見,並歸納出問題的核心,進而提出行動方案,以及確認各個行動方案的成功因素,都有賴具備高強觀念能力的高階領導者帶動。
管理領域中會遇到沒有邏輯概念的主管,常搞不清楚狀況,突顯未具備敏銳的觀察力,理解能力也不足;更常犯因果不分、本末錯置的毛病,會將馮京當馬涼,將不相關的事務湊在一起。
有些主管不習慣(或不擅長)集思廣益,開會時也無法整合紛紜眾議,搞到最後也沒能找出問題的癥結點,當然就無法提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了。遇到這樣的主管,根本就不要期待他能有效確認各個行動方案的成功因素。
觀念能力是否與生俱來,司徒教授的答案是:部分是天生麗質,但經常接觸個案,並精讀思想深刻的典籍文章,都可有效培養觀念能力。
多參加個案教學,聆聽不同的意見與經驗談,是快速培養觀念能力的方法。目前各管理學院都引進國外有名的個案教學,如台灣大學EMBA學程就常運用哈佛個案,幫助學生了解國際上各個成功失敗的實例,在個案研究過程中,經驗豐富的學生們又都能分享相關領域的管理經驗,整個過程中充滿腦力激盪與快速長成的喜悅氛圍。
台灣大學EMBA的同學畢業後,都還會經常聚會,有的組成讀書會,有的組織更專精的課程,邀請師長及專家演講或授課,追求終生學習的目標。不論任何形式的學習,對學員包括觀念能力在內的各項能力的培養,發揮很大的作用。
對你來說,觀念能力是否為新名詞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:有無檢視自己是否具備一定程度的觀念能力,當發現不足時,有無追求的動力,以及是否能發展出正確的增強觀念能力的解決方案。
2008年1月18日 星期五
提升觀念能力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1 則留言:
同意~ 推..推..推~
張貼留言